低碳引领新未来:济宁能源集团高端制造转型背后的秘密
在当今时代,低碳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主题。在中国,济宁能源集团在此背景下于1月8日举办的2025年度战略客户恳谈会暨港贸产高质量融合发展推进大会上,成为了行业焦点。制造业专题会上,行业协会、科研院校、上下游企业等相关专家深入探讨了“在当前国内经济形势下如何协同发展、合作共赢,实现制造业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赋予了这个话题新的意义。
近年来,山东省全力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济宁能源集团乘着这一东风,明确了以“12326”转型发展战略为指引,探索“煤电+港航+产融”一体化转型发展模式。高端制造板块充分依托科技引领,正在不断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塑造新的发展优势,走上了发展新赛道。
济宁能源的产业基础相当雄厚,对于高质量的转型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数据表明,济宁工业门类齐全,涵盖国民经济工业大类41个行业中的38个。这为济宁能源围绕制造强国战略,利用地理及产业链优势,加快推动高端制造特色产业链条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济宁能源集团在高端制造领域已实现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包括成立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山东省“瞪羚企业”4家,以及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领导层表示,通过一系列新项目的落地和实施,产业链条的延长和升级不仅成为集团公司产业发展的新亮点,更为济宁能源的转型升级注入了新动能。
绿色改造:从传统矿井到现代化园区
在开发及利用闲置资源方面,济宁能源的做法值得借鉴。例如,曾经邹城市落陵村的大洼里矿井在关井后利用闲置土地改建厂房,成功走出了一条“矿区变园区、传统产业升级现代产业”的新兴路径。在这个过程中,济宁能源的海纳科技公司转型升级,专注于关键技术突破和市场拓展,成功实现了在绿色能源装备细分领域的从并跑到领跑的蜕变,赢得了国家级的“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的荣誉称号。
新能源船舶制造项目占地1700多亩,生产制造井然有序,展现了现代化绿色智能制造的形象;曙岳港口装备制造基地则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物流装备解决方案。这里不仅见证了济宁能源的蓬勃发展,也为货物的高效流通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济宁能源重视核心技术的掌握与创新。通过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机制,济宁能源引入了多位领军人才,通过研发机构的建立,推动各条产业链的协同发展。这样的创新机制使得济宁能源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不断取得突破,2024年先后获得专利780项,同比提升75%。同时,推出多个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也为其在高端市场上获取竞争优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此外,海纳科技公司围绕智能输送、安全监测保护、绿色矿山开采等板块,不断推出拳头产品,形成了“2+3”的产业矩阵,以绿色开采和洗选智能装备为基础,进一步拓展相关业务。其新能船业实现了在新能源动力、船机桨匹配及船体结构轻量化等技术的多个突破,成功达到了国内蕞高标准的绿色船舶-3级。
供应链整合:真诚共赢的合作新模式
面对当今制造业的发展,济宁能源深知合作共赢的重要性。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及工业4.0的背景下,与上下游客户的合作成为提升整体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在2025年度战略客户恳谈会上,47家战略合作单位的参与不仅带来了显著的行业互动,也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氛围,围绕智能制造进行深入的交流与协作。
海纳科技的“选充一体化”项目在会上获得广泛关注,并被誉为国际领先水平的成果,给煤炭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该项目不仅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还降低了经济成本,为济宁能源的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助力整体产业链的高效协同。
现如今,济宁能源已经在绿色低碳高端制造产业集群方面形成了显著的特色和竞争优势。其中,以高科技含量和良好稳定性的“拳头”产品不断增强了市场的认可度,进而促进了矿山、港口、物流航运、工程机械、石油、电力、化工等相关行业的共同发展。
无论是做好产业升级的战略布局,还是高端制造领域的技术创新,济宁能源的探索都为同行业树立了榜样。未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与市场的需求下,济宁能源将继续推进高端制造的绿色转型,以创新驱动发展,携手上下游企业共同拥抱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
在全球绿色发展的浪潮中,济宁能源正以全新的姿态向外界展现出高端制造的新契机,成为了推动产业转型与升级的先锋。未来的市场,依然需要更多鼋勃力量的加入,让我们共同期待济宁能源在高端制造与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上,续写更辉煌的篇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济宁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