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汶上县:药材飘香致富“有方”
晨光微露,汶上县中都街道柏子加工产业园项目工地上已是机器轰鸣,人声鼎沸,这里正紧张有序地建设着钢结构厂房,厂房长98米、宽28米,总面积达2744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柏子加工和存储中心。
“以前我们个体户都是分散加工,现在很快就会有集中加工经营的地方,对以后的发展更有信心了。”小秦村柏子加工个体户刘大哥激动地说。他指着不远处正在建设的厂房,眼里充满了期待。
中都街道小秦村被称为“中国柏子仁加工头部村”,中药材加工历史距今已有600多年,特别是在2006年籽实类中药材加工工艺被济宁市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后,汶上县千方百计把这一濒临灭绝的产业传承下去,将其打造成造福一方百姓的支柱产业。但小秦村中药材加工此前一直是以家庭作坊式的经营为主,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低。为扩大中药材产业规模,增加中药材产品附加值,助力小秦村更好地参与中药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业增收,驻汶上县省派工作队决定利用300万元帮扶资金,投入到柏子加工产业园项目建设中,项目资产按照每村50万元的比例,确权给6个纳入“万村共富”行动的村,按照帮扶资金投入不低于6%的固定收益,6个帮扶村每村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3万元,同时带动周边200余人就业。
“这个项目依托小秦村中药材加工资源禀赋,通过扩规模、建基地、引龙头,大力培育中药材加工龙头企业,改变原有加工户零散、不成体系的现状,打造柏子仁加工—物流—销售一体化平台,加快发展柏子仁生产加工基地,打造特色鲜明的柏子仁加工产业集群。”驻汶上县省派工作队牵头负责人林源说。
项目建成后,小秦村分散加工的个体户将成为这座厂房的租户,不仅解决了他们的场地问题,还能享受到完善的配套设施。集中经营的方式也会提高汶上县柏子加工的知名度,进一步叫响“中国柏子仁加工头部村”品牌,使中药材加工这一产业步入快车道,产业发展路子越走越宽,为下一步招引中药饮片及颗粒物加工等项目打好基础。(文轩)
为扩大中药材产业规模,增加中药材产品附加值,驻汶上县省派工作队决定利用300万元帮扶资金,投入到柏子加工产业园项目建设中。
版权声明:本文由济宁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