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县】创新“土地托管”大田作物服务模式促农增收
【汶上县】创新“土地托管”大田作物服务模式促农增收
今年以来,汶上县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不断创新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模式,加快构建新型农村现代经营服务体系,针对当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多、农民种地难,一家一户分散种植、生产成本高、农业收益低等突出问题,确定了围绕粮食生产开展土地托管、创新大田作物服务的发展模式,由县供销社牵头,乡镇政府、基层社、村、企业集团共同组织实施土地托管,以合同形式把农民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交给县供销社进行托管,真正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是明确土地托管内容,积极开展优质服务。依托县供销社下属的15处基层社,与农民签订“托管协议”,将农民分散的土地委托给供销社统一管理,由基层社成立专业服务队,全面组织实施土地播种、收获、管理等各类农业生产活动,并按成本向农民收取一定的劳务费用。为有效提高服务效率,县供销社投资150多万元购置了播种、浇灌、收割等农机具,并吸收拥有农业机械的农户组建农机合作社,依托基层社分别成立土地托管服务队,每支服务队伍配备30人,形成了覆盖全县,为农民实施统一耕地、喷药、施肥、灌溉和收割等生产全过程的专业服务体系。今年秋收期间,共为1万亩托管土地提供了服务,实现服务总收入349万元,为农民节约支出成本76万元。同时,县供销社积极拓展服务范围,联合农业、农机、农资公司、种子公司等部门,为农民群众提供农机购置、新型农机具推广、维修以及包括测土配方、技术指导、化肥直供在内的农化服务和种子供应和新品种推介,架起了与农民之间的桥梁。
二是深化土地托管运行模式,有效实现多方共赢。县供销社不断深化服务模式,积极与县内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开展托管服务,在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模式。与利生面业签订5000亩土地托管合作协议,由利生面业统一供种,县社有偿代种代管代收代存代运输。二是与服装加工等企业合作模式。依托各基层社建设厂房,企业租赁厂房,招收农民工进行生产。县社托管企业职工土地,收获的粮食,职工可以选择卖(县社保护价收购)、存(县社代为存入利生面业)、换(以粮食换取日用品、农资等)。县社以优惠价格向企业供应绿叶馒头、蔬菜等。三是基地与企业合作模式。联创食品是县社下属企业,其标准化种植基地由县社有偿进行土地托管,生产的小麦、玉米交给利生面业加工专用面粉,利生面业以优惠价格向联创食品提供面粉,联创食品生产绿叶牌馒头由运送车配送到超市和直营店。四是县供销社“一卡通”业务。县社“一卡通”业务即县社代收代存农民小麦、玉米,利生集团以高于市场价0.03元保护价收购。县社为愿意换卡职工农户办理“一卡通”业务,凭卡可以在县社所属日用品超市、农资超市、直营店等网点购买服务,并享受3%-5%的价格优惠。
三是积极拓展发展空间,全面激活供销社发展活力。县供销社开展的以“土地托管”为主的大田作物服务模式,在服务农村、农民和企业集团中实现了更大发展,激发了基层社发展潜力,促进了供销工作的健康发展。县供销社吸纳农机大户加入农机合作社,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土地托管服务。目前,已成立8个农机专业合作社,整合社会机械40部,机收玉米面积达万亩以上,由此直接带动供销社的农资经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实现农资直供3280吨,其中仅山东利生集团一次性购买复合肥达260吨。依托粮食合作社,注资50万元成立联创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绿叶”牌馒头日加工量达到1.5万斤面粉,产品远销济宁、泰安地区,目前新上了一条全自动馒头生产线万斤,年销售收入可突破2000万元,利润可达300万元。围绕粮食生产建设产业链做法,积极寻求与大企业、大集团合作共赢,托管利生集团5000亩标准化种植基地,以每斤高于市场价格3分钱代收、代储小麦、玉米,以优惠价格为联创食品公司供应馒头加工专用面粉;与济宁明洋生物科技合作投资7000多万元建立中药材加工厂,委托供销社组织中药材生产,新建中药材种植基地5000亩;以粮食合作为依托,拿出专项资金为爱丝制衣的农民工购买土地托管服务,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使企业的稳定发展有了可靠保障。
版权声明:本文由济宁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