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援疆之歌张祥东:有志而来有为而归
2020年4月2日,是济宁市泗水县派出的乡镇援疆干部张祥东到援派单位——新疆英吉沙县托普鲁克乡报到的日子,从这天起,作为该乡党委委员,他正式开启了乡镇援疆工作。在表态发言中,他说:“我是来学习的,学习大家在艰苦条件下奋勇争先的拼搏精神;我是来工作的,我将牢记使命,尽快融入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
入乡工作不久,张祥东村里遇到一位维族老汉口罩戴在下巴上,本想提醒一下,可话到嘴边,维语“口罩”忘记怎么说。说着国语“请把口罩戴好”,一个劲地给老汉比划,搞得老汉很茫然。蕞后还是村干部过来,说了一句“玛斯卡(维语:口罩)”替他解了围。这件事对他触动很大,群众利益无小事,细微之处见真情,只有和群众走得近,才能走进群众心里。
该乡穆孜鲁克村村主任萨迪克说:“我和张乡长同是乡党代会主席团成员,他是我们组的召集人。在党代会期间,他不仅带领我们认真学习讨论各项议案、提出合理化建议。还经常到我们村里来,和我们坐在一起说话,了解情况,和他在一起有种朋友般的感觉。”
张祥东结合工作实际,经常深入村庄进农户、席地而坐摸实情,围绕如何发展壮大地区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等专题内容开展专题调研,向乡党委提出合理化建议。
援疆前,张祥东当过4年乡镇招商办主任,在泗水县任乡镇副镇长期间又分管招商引资工作。被泗水县招商引资指挥部脱产抽调后兼任区域办主任,专职在经济发展前沿的珠三角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援疆后,张祥东充分利用英吉沙资源优势,围绕畜牧养殖、果品加工、纺织服装等重点产业,聚焦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发挥专业优势,远赴北上广、深苏闽等经济发达区域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取得很好的成绩。累计外出拜访考察企业200余家,接待来喀考察客商120余批次,举办招商推介会7场,签订协议项目8个、达成初步意向项目4个、跟踪推进项目24个。参与引进的喀什鲁盛源畜牧业项目,投资2.1亿元,建设65座养殖大棚,育肥羊存栏量达2万只;新疆龙豪集团生物科技及物流项目流转土地7000亩,吸纳当地100人就业,投产后可创收900余万元;新疆星洲林果业有限公司林果业深加工、鲁兴精粮、乌塘服装加工、兴英手套加工等一批项目也相继落地投产。
回乡不忘疆,休假不休业。2020年5月,在家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张祥东协调济宁贵和等农副产品推广销售企业,达成英吉沙农副产品销售合作意向,在企业设立新疆农副产品销售专区,年实现销售收入300万元。积极协调县域内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内地果品收购企业到农户家收购英吉沙杏,2022年累计销售30吨,实现农民增收近30万元。
为拓展特色农副产品销售平台,让山东亲友品尝到新疆鲜果美味,张祥东累计购买英吉沙杏、新梅、巴旦木等近4吨邮寄回山东,用实际行动助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张祥东利用节日开展走访活动,端午节免费为乡食堂购买粽子,中秋节自费购置清真月饼、牛奶等物品,慰问乡村干部及群众,自费购买菜籽油等物品奖励农业产业调整示范户等,累计6000余元。协调各方资源,广泛联系,引进林果、蔬菜种植方面乡土人才各一名,扎根托普鲁克乡,指导、服务农业生产各环节,助推农业提档升级。
积极参加各项志愿服务活动,疫情期间主动参与物资配送、场所消杀、林果采摘等活动;雨季来临前,与村干部一起帮助残疾农户抢收小麦;春季参与植树造林等公益活动;利用周末闲暇时间到穆孜鲁克湿地公园参与卫生整治等志愿活动。
张祥东积极参与孔子文化节期间“英吉沙文化文物旅游展”系列活动,推动了鲁疆两地文化交往交流交融。为提升英吉沙土陶村整体形象,擦亮旅游名片,他还协调多方力量,邀请其家乡泗水鲁柘砚嫡系门人、泗水泥香阁创始人颜景龙到芒辛镇土陶村授艺,提升当地土陶制作工艺。
“我要把新疆当故乡,把各族群众当亲人,全力为建设大而美、富而强的新疆贡献应有的力量”。谈到自己对三年援疆工作的感受,张祥东深情地说。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高峰 通讯员 秦宣凯 报道)
版权声明:本文由济宁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