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邹城中心店镇:草莓产业铺就幸福路
“再过三个周草莓就大面积成熟了,欢迎大家来棚里采摘啊,头部茬草莓蕞好吃了!”在邹城市中心店镇草莓种植基地里,果农老张正在认真管理他的草莓,言语里透露着喜悦。虽然室外正在降温,但是走进中心店镇草莓生态园的草莓大棚内,展现在眼前的却是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一畦畦茂盛的草莓长势喜人,绽开的草莓花点缀在绿叶丛下,孕育着生机和活力。
近年来,邹城市中心店镇紧紧围绕“一核两翼,三区同创”工作总体布局,以产业兴旺为目标,大力发展草莓等种植,通过扩规模、强科技、兴产业,实现民富、村富、共同致富,是中国绿色生态草莓之乡、全国一村一品(草莓)示范镇。
扩规模,小林果做成大产业。中心店镇草莓种植已经有30多年历史,近年来,中心店镇不断加大政府引导、资金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农户进行土地流转,促使规模不断扩大,经过发展,形成了福美来、宜禾等6处草莓种植基地,高标准建设了草莓生态观光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修建了草莓园观光大道,铺设了彩色路面骑行道,成功获得“省级草莓精品采摘园”“现代农业旅游示范点”等荣誉。目前,草莓种植模式主要有拱棚、日光温室、玻璃温室、联栋温室等,种植方式主要有立体栽培、陆地栽培,种植品种主要有红颜、章姬、大将军、甜宝、妙香7号、小白等,种植面积达到1万余亩,年产量4.5万吨,产值5亿元,远销济南、天津、北京等高端市场,每年吸引周边城市40余万名游客入园采摘。
强技术,小草莓住上标准间。搭建交流平台。中心店镇建成济宁首批农科驿站,成立全市草莓协会,与山东农业科学院合作成立果蔬技术培训中心,与山东农科院等院校合作成立草莓研究所、草莓博士工作站、草莓教培中心,加速推进了先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加大科技投入。建设了物联网中心、信息监督平台,大力推广应用农业物联网、立体栽培技术及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引入京东“智联云”物联网技术,随时随地掌握信息、控制设备,数据即时上传,及时调节温室环境,让草莓在蕞“舒适”的环境中生长,以优质数据带动规模化复制、专业化生产;实行水肥一体化管理,把地下水经过十道净化程序,混合肥料滴灌到草莓苗,节约用水、用肥40%,控制了草莓重金属含量。保证果品质量。与农户签订产品质量标准化协议,严格按绿色食用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成功创建2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和山东省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保证产品绿色无公害,让消费者吃得放心。“我们的草莓吃的是有机肥,喝的是净化水,住的是高标准玻璃温室标准间,标准化种植、科学化管理,不仅模样好,吃着也香甜!”东傅村支部书记老程骄傲地为游客介绍。
兴产业,小草莓铺就幸福路。延长产业发展链条。在发展过程中,中心店镇注重培育草莓种植前后两端链条,新发展100亩育苗基地,降低20%的购苗成本,带动增收1000万;引入果汁加工企业,拓展林果增值渠道。扩大产业带动作用。“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心店镇秉持“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工作理念,通过“支部领路、党员闯路、共建富路“三路同行”,以点带面,发展形成了东傅草莓、于庄蓝莓、西渐芦笋等特色种植为主要产业的村庄。2019年起,创新实行“支部联建、以强促弱”行动,以福美来林果公司为主体,跨村流转800余亩土地,种植草莓和葡萄,带动多个村庄增收致富。一个大棚纯收入4—5万元,不出家乡就能致富。在草莓产业的带动下,葡萄、无花果、猕猴桃等林果种植面积突破15000亩,实现草莓蓝莓树莓“莓莓与共”、火龙果无花果奇异果“果果飘香”。释放产业发展潜能,整合草莓采摘、尚寨民俗文化、九龙山文旅资源,以鲜果采摘、农家体验为内涵,将草莓产业优势与传统民俗文化结合起来,打通“农文旅”产业脉络,打造成为都市休闲近郊采摘游首选地,建成集观光、采摘、生态休闲、育苗科技、研发于一体的生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图文:杨俊文 蒋慧)
版权声明:本文由济宁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