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航汶上西小楼村:支部领办合作社走上致富快车道
济宁新闻网讯(记者 孔月兰 张帆 通讯员 林琳)汶上县寅寺镇西小楼村依托党建引领,支部领办合作社,推广土地托管服务,延长产业链条,促进集体增收、群众致富。
在汶上县寅寺镇西小楼村,村两委召集党员代表正在商议麦收托管工作。这是村里每月例行开展的“民主活动日”,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研究村里重大事项以及村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汶上县寅寺镇西小楼村党员何西营说:“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根本不用村里再下通知。会上村里大事小事都和我们商量,回去以后我们主动向村民传达。”
通过“民主生活日”这一平台载体,不仅提高了党员参与村内事务的积极性,统一了村民思想,也增强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
汶上县寅寺镇西小楼村两委成员马金夫认为,“村庄事务有了党员群众的参与,我们的工作也就更好做了,就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发展集体经济。”
西小楼村是传统的农业种植村,过去由于土地分散、劳动力短缺等问题,“谁来种地、如何种地”,成了很多群众面临的现实问题。
汶上县寅寺镇西小楼村党支部书记何敬印介绍:“村里种地的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年轻人都出门做生意或者打工,有的村民把土地托管给亲戚、邻居,在收割的时候,都是不管距离有多远,在外打工都得往家奔。”
为破解这一难题,2019年,村两委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外地经验,成立西小楼村供销合作社,按照“供销社+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开展土地托管服务。
何敬印介绍:“村民以土地入股,每亩保底1000元。然后,按照村集体、县供销社、社员5:3:2的比例分红,将村民和集体的利益绑在了一起。”
汶上县寅寺镇西小楼村村民陈俊杰说:“原来都是那种土方法种地,每亩地就是收入1000斤左右,入社以后,通过科学的种植、管理,每亩地能达到1200到1300斤,使我们在土地上确确实实得到效益。”
看到效益的村民提高了参与的积极性。目前,西小楼村村民参股数从蕞初的60户,发展到103户,参股率达到了80%。
汶上县寅寺镇西小楼村村民何敬安说:“托管给合作社,既省钱省力,粮食还能卖出好价钱。俺也有时间做个生意,家里又能多一份收入。”
何敬印说:“今年的小麦长势很好,这240亩地预计能收30多万斤粮食,为集体经济能够带来12万左右的收入。”
为延长产业链,西小楼村在传统面粉加工坊的基础上,扩大规模,成立农产品加工基地,将收获的粮食进行深加工,培育出“小楼村供销社”特色农产品品牌。依托供销合作社,去年,村集体收入达到50万元。
何敬印介绍:“我们每年大概能收获60多万斤小麦和玉米,其中30多万斤粮食走向市场化进行经营。剩下的30多万斤,我们进行深加工,做成全麦面、玉米糁、小麦仁等农产品,在供销社这个平台进行销售。”
不仅村民的腰包鼓了,村里还美化了环境,建设了乡土记忆馆,村民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高。
汶上县寅寺镇西小楼村村民何敬连说:“现在又新修了东西路、南北路,种上花,种上草,环境很优美,现在外村的都很羡慕我们这个村,我觉得咱这个村里真正的过上幸福的生活了。”
聚焦省第十二次党代会 南张街道: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热解读丨这件民生大事 总书记始终挂念于心
“三夏”进行时 济宁:麦收正当时 喜迎丰收年
明天9点开抢!空调、冰箱、电视...2000万元“消费券”来袭!
汶上县南站街道土地托管“托”起群众增收梦
版权声明:本文由济宁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