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林还耕回归“粮”田——曲阜息陬镇在行动
“隆隆”的挖掘机声和“唿唿”的油锯声在曲阜市息陬镇东陬村的树林里回响。为贯彻落实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实施耕地保护措施,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守住国家耕地底线,确保粮食安全。这里的荒地将被重新开垦,送走上万棵大白杨,重新迎回沃土。
在东陬村基本农田里,镇村两级组织召开树木清理现场推进会,分析东陬村现状。据了解,东陬村为整体搬迁村,村民多在外租住、务工,未从事农业生产,随在田里种上了速生杨。截止今年,已有2000余亩土地种上了树。
就此情况,东陬村“两委”班子按照镇党委政府要求多次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采取党员干部分组包保、进组入户宣传等方式,耐心给农户讲解国家防止耕地“非粮化”“非农化”的相关政策,多方征求村民意见,用决心和细心让农户认识到“退林还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增强农户积极参与“退林还耕”的自觉性,确保“良田”真正姓“粮”。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为了保障农户利益,让村民安心,镇党委政府积极协调外部资源,引进龙头企业——济宁土地发展集团,实现土地流转,推行“基层党组织+企业+农户”农业发展模式。
村“两委成员”带头示范,本着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与村民积极交流,通过效益分析和收益对比,促使广大农户改变了旧观念,愿意接受土地流转经营新理念,并积极有序参与土地流转。
截至目前,流转土地能达1600余亩,村民将得到每亩1000元的用地租金和140元的粮食直补,村民总收入每年将增加18余万元。
土地流转是带动农业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不仅有效解决了退林还耕问题,保障了粮食安全,还将带动村民在自家门口创收。
济宁土地发展集团与东陬村委会约定,土地流转后,农耕种植的劳动力将雇用村里的农户。这样老百姓既可以赚到钱,也可以学到先进的农业的技术,促进新型农民的大批培养。
为抢抓秋种的时机,息陬镇正集中机械和人力,加足马力砍树、刨根、土地整平,过不了多久,整齐连片的绿油油的玉米地也将覆盖在这片黄土地上。未来,这片沉睡的土地资本,将随着土地流转的进程慢慢被激活。息陬镇将继续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领,以土地流转为抓手,积极探索退林还耕新思路,做活土地文章,努力实现产业兴、百姓富、村庄强。(通讯员 刘新红 孔雅玮 孔德龙 王凤)
版权声明:本文由济宁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