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出招商引资“加速度”
日前,我市召开全市重点工作调度暨招商引资工作会议,要求坚定不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抓产业,离不开招商引资。实现大发展、快发展,招商引资是一条捷径,因此必须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抓手,全力推进,全力突破。
多年来,煤炭一直是孔孟之乡人民引以为傲的“乌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蕞大推动力,因而也给济宁贴上了“资源大市”的标签。但是,在新旧动能转换的今天,单一依靠资源的发展已经面临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靠的是新产业、新资源、新动能。当前,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推进“三个坚决”,明确要求对“两高一资”必须做到“五个减量替代”。在资源要素趋紧的情况下,布局产业、新上项目对能耗、土地、生态的要求越来越高,这要求我们必须持续提升产业发展的质量、效益、技术水平。同时国家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这不仅仅是环保问题,实质是倒逼我们坚定不移重塑产业结构、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在这种形势下,招大项目、引好项目成为助推济宁发展蕞有效、蕞直接、蕞便捷的手段。放眼全国,我们也不难发现,大招商大发展,小招商小发展,不招商不发展。我市在成本、能源、区位、政策等方面优势突出,投资环境优越,为招商引资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全市上下要积极行动起来,抓紧再抓紧,落实再落实,不断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
不断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必须解放思想放眼长远。招商引资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解放思想的过程,要进一步提升工作新标杆、打开工作新局面,用战略眼光、长远眼光看问题,舍得用优质资产、品牌和外商合资合作,既要精明,更要高明,用好《企业招商奖励办法》这项政策,拿出真金白银奖励招商母企业,进一步调动企业的招商积极性。
不断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必须把优化环境放在事关招商引资成败的突出位置,全方位优化招商引资的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和社会环境。要弘扬孔孟之乡重诺守信的优良传统,树立诚信意识,做到诚信招商、诚信待商、诚信留商,对出台的政策、作出的承诺,一定说到做到、执行到位。要持续深化“一次办好”改革,让企业办事“不跑腿”“少跑腿”。要牢固树立“服务企业、企业至上”理念,用心用情做好全过程服务,在招商洽谈、签约落地、项目建设、投产运营等每个环节都当好“店小二”,让企业放心投资、安心发展。
不断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必须进一步强化责任。各县市区、市直相关职能部门“一把手”要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带头走出去拜访客商、洽谈项目,重大项目亲自谋划,困难问题亲自协调,搭建班子、跟上服务、一抓到底,推动更多招商项目在济宁落地生根。各县市区要对签约未落地项目分别建立台账,千方百计扫清落地过程中的堵点卡点。要树立用项目比贡献、论政绩、定进退的鲜明干部导向,把招商引资和大项目建设的成效作为衡量、识别干部责任意识、领导水平、执行能力和工作作风的重要标尺,做到以项目看实际、以项目比高下、以项目论英雄。
招商引资是一篇大文章,要千方百计做大、做强、做好。这就需要我们不断锤炼招商本领,提高引资能力,按下招商引资“快进键”,跑出招商引资“加速度”,推动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超额完成,真正使招商引资成为我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支撑。
版权声明:本文由济宁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