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屯镇农业情况调研报告
罗屯镇地处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鱼米之乡)西北部,四面环河,东濒我国北方蕞大的淡水湖--微山湖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济徐高速出口坐落于镇驻地。257国道、金清线和正在建设中的跨湖高速纵横贯穿全境,北距济宁机场37公里。现已融入济宁“半小时生活圈”、徐州“一小时生活圈”,成为周边省市县重要交通枢纽。
地平土肥,水源充足,光热充沛,雨热同季
地形地貌:南高北低,南部属壤质土壤,耕性适中,保水保肥性一般,北部属重壤和黏土,保水保肥性能良好。
水资源:罗屯镇土壤以机井和排灌相结合灌水,主要以机井灌溉、排灌站补源的方式,境内共有鱼清河、东沟河、小郭河、老万福河四条河流,地下水资源丰富。
光热资源: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集中,水热同季是罗屯主要气候特点。
光照方面:光能资源比较充裕,大于零度以上的日照时数为2000小时,占总日照时数的85%,作物产量水平的光能利用率仅为1.4%左右和先进地区光能利用率已达3%,因此就光能资源来说,我地农作物高产潜力还很大。
热量方面:根据县气象部门气象资料,一般初霜日为10月29日,终霜日为次年3月30日,平均无霜期为213天,我镇一年两熟期耕作方式,根据气候情况、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所需温度均能满足其生理需要,有利于作物高产。
降水方面:降水集中,干湿季节分明。具有春季干旱、夏季多雨、秋高气爽、冬季寒燥的特点。全年降水700mm左右,全年7月份蕞多,1月份蕞少。
种植方式有以下几种:大蒜、辣椒间作套种,大蒜、棉花间作套种,小麦收获后种植大豆、玉米。大蒜、小麦收获后种植小甜瓜等种植方式。罗屯镇有耕地面积为5.2万亩,大蒜种植面积3.5万亩,产量稳定在1300公斤左右,每年的10月上中旬播种,第二年5月下旬收获。大蒜种植成本(不含用工成本)由以下几部分构成,化肥每亩650元,农药每亩55元,地膜每亩40元,耕地耙地每亩80元,浇水费用全年120元,其它费用50元,合计费用在1000元左右。以2018年收获大蒜为例,大蒜每亩需留种150公斤左右,实际出售1150公斤。2018年大蒜农产平均售价在每公斤1.6元左右,每亩收入在1800元左右,亩纯收入(不含用工成本)800元左右。
辣椒种植方面,近几年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到2018年全镇种植面积在2.6万亩左右。由于受自然灾害影响,特别是涝灾,辣椒的产量影响比较大,亩产在300斤左右。每年2月底3月初育苗,4月下旬移栽,9月中下旬收获晾晒秋种过后(10月底)集中采收晾晒。辣椒种植成本(不含人工成本)由种子、化肥、农药构成,每亩种子费用50元,化肥100元,农药费用在120元,其它费用30元,合计每亩费用在300元左右,以2018年底价格6元计算每亩收入1800元,减去费用,每亩收益1500元左右(不含用工成本)。
棉花种植面积1.5万亩。棉花产量(籽棉)250公斤左右,每亩产值1500元左右,棉花种植用工较多,需要整枝、打岔、拾花期比较长。成本方面,种子每亩40元,化肥每亩150元,农药80元,浇水30元,合计300元左右。效益在每亩1200元左右。由于这几年棉花价格下降再加上用工多,棉花面积成下降趋势。
主要是大蒜、辣椒或大蒜、棉花间作套种,间作套种面积达到3.5万亩,每亩纯收益2300元。
近几年小甜瓜种植面积有所增加,面积在1500亩左右,亩产量在4000斤左右,产值一般在5000元。成本方面:种子每亩100元、化肥每亩500元、农药每亩150元、农膜每亩40元,每亩合计成本790元,每亩纯收入4000元左右,另外部分村种植油菜籽、香椿、精品西瓜、甜玉米等新品种,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模式。
特别是高端农业比较薄弱,在大棚发展上,现在主要使用的是大拱棚。全镇面积也只有500亩左右,没有形成规模,种植的主要作物是大拱棚甜瓜、大拱棚蒜苗、大拱棚芹菜等。建造一亩3米高8米宽规格的大拱棚价格投入在9000元左右。化肥、种子、农药等投入成本每亩1000元左右。
全镇高端温室暖棚面积比较少,建造一个跨度16米、脊高5米、拱距1米、棚长100米,钢构温室暖棚。需要投入资金骨架类70000元、配件类4000元、覆盖材料52000元、卷帘设备6000元、喷灌设备9500元、安装费用32000元。大棚后墙保温板28000元、大棚地面基础:40000元、地下排水管道8000元、营养循环池设备8000元、自动喷灌设备4000元、看护8000元,合计269500元。这类高端大棚种植作物主要是香椿、培育种苗。
全镇流转土地5000亩,流转的形式主要是临时租用。每亩费用在1000—1200元之间。
(一)农业抗市场风险能力差。农民闯市场还在单打独斗,没有形成“龙头企业+农户+其他”模式。
(二)现在农村劳动力素质差,农业生产中劳动力年龄偏大,农业的创新意识不强。因此在高端农业发展存在障碍。
(三)资金方面。发展高效农业投入资金比较大,农民资金投入有限,需要其它各个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和上级政策方面支持。
(四)传统种植模式下思想固化,土地流转难度较大。
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传统耕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农业要有新的突破应该抓好田园综合体、重点项目、高效现代农业相结合的模式。
(一)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特色、高效的农业项目,形成休闲旅游加产业的新路子。聘请园林设计专家对美丽乡村示范村进行整体规范设计、形成休闲旅游与高效农业有机结合,相互交融。休闲旅游促进高效农业品牌的知名度,高效农业促进休闲旅游的传播度。
(二)利用平原涝洼地治理项目重点打造600余亩堤岸经济林带项目,以堤岸为轴、两侧种植向日葵、芍药集中打造十里“东沟花堤”景观带,开发花卉和采摘旅游,实现春赏花、夏垂钓、秋摘果、冬戏雪的乡村休闲游。
(三)着重打造林药、林菌两个基地建设,采取“农业企业+基地”的合作模式,农业统一提供技术、负责回收、建设基地,形成规模效应;同时加大与高校合作开发,特别是山东农业大学开展合作交流,引进大球盖菇进行种植。探索实施大球盖菇与经济作物间作高效栽培技术,以点带面,打造菌类新品种特色产业,联合有关村打造“高校+平台+基地”特色农业示范基地。
版权声明:本文由济宁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