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泗水县柘沟镇:看柘沟六村如何“聚零为整点土成金”
近年来,济宁市泗水县柘沟镇柘沟六村党支部坚持党建统领、支部领办,组织群众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与合作社的经济优势、产业优势相结合,有效激活了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实现了粮食高产、集体增收、群众致富的多赢效果,点燃了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柘沟六村共有624户,1868口人,党员37人,土地面积1342亩。受土质、区域等因素影响,村民一直种植小麦、玉米、花生等粮食作物,但由于地块分布零散,村民浇水、施肥、收割非常麻烦,在一些零散地块,大型农机更难以施展、无法耕作,生产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非常突出,部分地块已逐渐变成荒地。由于种地投入大、收入低,村民多数选择外出打工,成了亦工亦农的兼业户,产业收益不高,村民从购种、播种,到施肥、收割,每亩每年成本增高,受市场价格等影响,相比其他特色产业,粮食收益显得“杯水车薪”。如何依托传统产业、带领群众致富增收,是柘沟六村党支部面临的问题。
大胆探索,党员先行趟出富民强村新路径
为了盘活用好土地,柘沟六村党支部广泛听取意见,摸清摸透群众的真实想法,决定依托粮食主产业抓发展,走组织化、规模化发展路子,不能让群众单打独斗。2020年7月17日,泗水县鲁柘绿农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在柘沟六村揭牌,村民以土地入股,按照每亩一股核算计算,每亩地保底收益800元;集体以农业设施使用权入股,按照核算占股分红。合作社刚成立,不少群众心有观望一阵、等等看的想法,村党支部带领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先行先试,积极联系县鲁供农科合作,并由村党员干部垫资种子、化肥、耕地费用,社员拿土地入股,短短几个月,村党支部带领党员干部建场地、买设备,并联系山东农业大学畜牧教授传授经验,一班人忙得热火朝天,群众拍手叫好。党员干部实打实的工作,赢得了群众的认可,打消了群众顾虑,村民踊跃入社,柘沟六村入社土地850余亩,入社430户,共有股民1385人。
变散为聚,土里生金汇聚产业发展新动能
通过党建引领、整村运营模式,将原本零星、分散的土地整合起来,铺设灌溉、排水设施,过去的内涝地、绝产田发展为如今的优渥良田,与农业服务企业、农机合作社等社会服务组织合作,依托机械化、科学化种植,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量,2021年共为村集体增收5万余元,每亩地可分红400元。农民盼丰收,股民盼分红。分红大会上,入股村民笑容满面,手里捧着领到的分红款,心里乐开了花。股民孔大爷说:“自己不用种地,不但收入没减少,还能得到额外分红,现在政策可真好!”合作社实现了集体经济增长与村民增收“双赢”,做到了让村民有益可收,股民领到分红尝到甜头后,越来越多的村民想要入社,成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真正实现了“地里刨食”向“土里生金”的转变。
由点到面,遍地开花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如今的柘沟六村,合作社将村民利益与集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把群众像“石榴籽”一样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呈现出朝气蓬勃、充满活力、欣欣向荣的良好局面。坚持支部引领,当好“排头兵”。柘沟六村加强对村“两委”班子的培训,打造村庄治理“主力军”,推动村班子“上马就干、马上就干”,进一步凝聚班子的合力,激发干事热情。建立农村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长效机制,让优秀党员担任网格长,广泛吸纳年轻党员、致富能手、入党积极分子参与村庄环境整治、秸秆禁烧、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在这样的苦干实干中,紧紧把群众团结在党支部周围,实现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坚持多元发展,村民安居乐业。有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村民们种地既省了心、又赚了钱,还能腾出身来到周边企业就地打工,每人每月能拿到几千元工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柘沟六村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施“移风易俗”提升活动,在村里成立孝心基金,丰富“孝老敬老”活动;为村内留守儿童、青少年建立档案,每年8月份开展准大学生表彰活动,对当年考入大学的大学生进行表彰,为村内其他青少年的学业发展提供榜样力量。同时,在村显要位置设置道德“红黑榜”,引导全村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坚持环境整治,村容村貌脱胎换骨。村集体有了钱,村容村貌就要有大变化,让群众生产生活更加安心舒心。村党支部抓住人居环境整治契机,不仅清理了所有“四大堆”,还以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为抓手,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推动美丽村庄建设,积极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引导群众破除陋习、移风易俗,养成讲文明、爱卫生、睦邻里、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不断增强广大农村群众的卫生意识和生态环境观念。目前,柘沟六村党支部正全力打造天蓝、地绿、土净的幸福美丽家园,奋力谱写乡村幸福生活新篇章。(通讯员 王秋琰)
版权声明:本文由济宁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