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大义乡风美丽义桥
编前:近年来,汶上县义桥镇以创建“生态宜居、幸福宜居、人文宜居”美丽义桥为目标,初步建成一批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便利、产业特色明显、宜居宜业宜游的村庄,全力打造彰显义桥特色、凸显生态魅力、形成大义乡风文化品牌的美丽乡村。
【解说】如今,走进汶上县义桥镇,映入眼帘的是平坦宽阔的水泥道路、郁郁葱葱的村庄绿化、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设施完善的文体广场……让人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慨:义桥的农村,变得干净了、漂亮了;义桥的农民,变得文明了、幸福了。2013年8月,义桥镇被确定为山东省首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镇,12个村成为首批试点村;2014年初,义桥镇又有9个村被列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进行重点建设。为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义桥镇成立了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全民动员共同建设美丽乡村,把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美化“五化”建设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突破口,整合资金,集中力量,严格质量标准,全力全速推进。目前,各示范村的“五化”建设已全部完成,总投资2658万元,共硬化道路59公里,修建排水沟26.6公里,栽植绿化苗木1.8万棵、灌木4万平方米,清除“三堆”万余吨,拆除整修残垣断壁60处,安装路灯625余盏、监控摄像头210个,粉刷墙壁13.3万平方米,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
【同期声】义桥镇马西村党支部书记刘明建: 去年我们响应上级号召,带领村民共同建设美丽乡村,现在路修好了,村庄漂亮整洁了,得到了村民的认可。
在加快“五化”建设、改善村庄面貌的同时,义桥镇更加注重提高环卫保洁管理水平。成立保洁机构,组建了保洁员队伍,其中唐庄村注册成立了我爱我家保洁公司,通过市场化运作加强了环卫保洁工作。各村实行“门前三包”制度,做到了责任到人、责任到户,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形成了垃圾户集中、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长效机制,提高了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实现了常态化保洁。
【同期声】保洁员:每天打扫两次,我们街道环境卫生搞得这么好,我们每天打扫的干干净净,我们看见心里也很舒坦。
义桥镇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整合片区资源,在唐庄、马南、东王村、西芦庄、义西等5个村集中规划建设了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儿童综合素质提升服务中心、标准化卫生室、金融服务点、大型生活超市等便民设施于一体的公共服务中心,让农民群众更多地享受到城镇居民的服务。
【同期声】村民贾卫东:以前俺都跑镇里那边去取钱,走到人还多,路途还远,路上也不安全,现在金融点安在俺村里了,这样暨节省了距离,又保证了安全,来到这里呢还方便快捷,挺好。
义桥镇还扎实开展了“美德新星耀农家”评选活动,评选出了一批群众身边的优秀人物、典型事迹,用身边人、身边事带动村民整体文明素质的有效提升。各村全部建设了文体活动广场,配备了农家书屋,成立了群众文化队伍,积极开展各类群体性文化活动,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注重挖掘整理村庄特色文化,涌现出了面食文化特色村唐庄村、中国蝌蚪文之乡冯庄村、山东梆子戏剧之乡北辛庄村、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沈营村等一批富有特色的村庄。
【同期声】村民展桂琴:自从我们建立了百姓大舞台以后,我们组成了广场舞蹈队,每天晚上都在锻炼,跳出了美丽,跳出了健康,锻炼了身体,还愉悦了心情
义桥镇立******色苗木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大力推进土地流转,为美丽乡村示范村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有效载体,夯实了美丽乡村建设的产业基础。同时,积极推进产业项目进村进社区,充分利用示范村闲置土地,建设厂房对外出租,吸引产业项目入驻,既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又为群民提供了就业岗位,促进农民群众就地转移就业,增加了工资性收入,使村庄的造血功能得到充分保障,让美丽乡村的发展更具可持续性。
【同期声】服装厂打工妇女:现在家里的地都包出去了,不用管地里的事了,现在村里建的服装厂,在厂里上班,工资比以前多了好几倍。
【同期声】采访 义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崔利伟:义桥镇党委、政府严格按照上级安排部署,扎实做好了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的建设工作,再利用两年的时间,对剩余村庄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让所有村庄都成为生态宜居、幸福宜居、人文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全义桥人民都切身感受到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便捷、实惠。
编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功在当前,利泽千秋。义桥镇将认真总结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经验,精心组织,扎实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让义桥的农村更美丽,让义桥的农民更幸福。
版权声明:本文由济宁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