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祥县马村镇:“小田”变“大田”长出“新财富”
济宁新闻网讯 近年来,嘉祥县马村镇围绕土地规模化、集约化做文章,通过土地流转,把零星散地整合起来,统一托管,让“小田”变“大田”,长出“新财富”,实现节能省力又稳产,走出了一条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
走进马村镇山营村,连片的麦田里灿灿金黄,处处充盈着丰收的喜气。小麦收割机、大豆玉米一体化免耕施肥播种机、小麦秸秆打捆机......多种智能化机械联合作业,高效完成了小麦收获、大豆玉米播种、秸秆打捆等工作,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万民为农服务中心理事长山万民介绍说,现在3000多亩地,连收带种只用7天的时间就能全部完成。
今年,山万民还为播种机装上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不用农机手操作,农机就可以按照规划路径精准作业。他说:“驾驶员不需要掌握方向盘 也可以实现直线行走,这样既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同时提高了作业质量。”之前,这片土地多为小而杂乱的“巴掌田”,破碎零散,种植成本高、无法使用大型机械,而现在,通过流转租赁,土地集中连片成方,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可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种植、收割,在现代农机的助力下,更加高效、快捷,让农民当起了“甩手掌柜”。万民为农服务中心副理事长山保领说:“现在集中连片了,国家也给了相应的补贴,给包地大户吃了一颗‘定心丸’。”“谁也不敢想象,现在不用人操作了, 无人机打药,老农民可真省事多了。”山营村村民山金锁说。
在各新型农业服务经营主体的带动下,托管土地亩均增收600余元,村集体收入约100余万元。从一块块“单***匹马”的零散土地,到“整合”连片的“万马奔腾”,让农田实现节水高效、稳产高产,持续推动农业走向现代化,更让农民把粮袋子和钱袋子都牢牢地攥在自己的手中。马村镇副镇长、山营管区分管负责人孙宏领说:“山营管区以万民为农服务中心为基础,整合管区内6家合作社实现抱团发展,构建农业产业服务联盟,共计1600余户,流转土地近万亩,打通了产、购、储、加、销各环节,有效提高粮食质量,助力农民减损增收。”
近年来,嘉祥县马村镇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流转土地3万余亩,鼓励农村集体组织、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开展社会化经营服务,推动农业生产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有效降低农业生产作业成本。马村镇人大副主席史强表示,下一步,马村镇将以组织振兴带动产业振兴,深掘乡土人才“富矿”,持续开展新型农业职业培训,为“田秀才”乡村创业“筑基搭台”,推动服务链条横向拓展、纵向延伸,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促进农民增收。
微山马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停工半年 部门:反映属实
山东掀起研学游热潮 探索旅游业新动能
济宁高新区王因街道开展“读书兴农 书香农家”主题阅读活动
夏粮丰收底气足!端稳端牢“中国饭碗” 山东的信心在“三夏”一线
小区内设置养老服务中心遭业主反对 部门:已暂停
【每日一习话】在祖国北疆构筑起万里绿色长城
农机自动驾驶、无人机喷药灌溉 看山东农田里的“科技范儿”
农发行推出27条政策服务农业强国建设
版权声明:本文由济宁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