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致富路产业振兴惠民生——济宁马营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工作情况
鲁网9月27日讯(记者 张勇 通讯员 孙远福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是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重要载体。2020年以来,马营镇党委政府大力推行党建领办合作社,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以农户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以合作社为载体,以强村富民为目标,运用“1234”工作法,实现“支部有作为、党员起作用、群众得实惠、集体增收益”,走出了一条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的新路子。
一、立足长远,坚持一个核心定方向
结合该镇实际,建立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绝对控股模式”,在建社初期要求村党组织占股要保证优势带头地位,确保党支部的主动权、话语权和决策权,真正将党的领导始终贯穿领办合作社全链条、全过程。
二、立足民生,强化两个保障助发展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是基层组织提升组织力的必要需求,更是群众向往富裕生活的美好诉求。助力发展,一是强化组织保障。科级干部分社包保,带队分别走遍15个行政村把脉问诊,就推进中存在的难点问题现场分析解决,及时召开全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推进会,使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工作有遵循、有依据。二是强化运行保障。依托镇服务中心、财所、三资办、经管站和司法所,提供财务和法务支持,对财务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规范账目,强化对合作社财务把关作用;对法务全程跟进、防范风险,切实维护合作社及成员合法权益。
三、立足责任,突出三个作用抓落实
实践证明,哪个地方集体经济发展得好,哪个地方基层党组织说话就有人听,办事就有人跟,凝聚力、号召力就强。抓好落实,一是突出镇党委主导作用。成立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服务中心,形成镇党委领导、分管负责、纪委督导、业务部门指导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为合作社发展保驾护航。二是突出村级主体作用。村党组织书记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带领村两委立足资源实际,精心选定经营项目,为合作社注入生命力,目前,全镇15个行政村均成立合作社,形成以张飞垓村“韩国梨”、薛屯葡萄、东李庄村南瓜品牌为示范,以小麦、玉米种植为基础的多元化产业。三是突出村民主角作用。发挥村民首创精神,使村民共同参与、共享发展成果,截至9月,全镇8个规范运行示范社共有1495户入社,实现土地流转5369.93亩,社员人均增加收入1000元,带动了村集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村民归属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四、立足综合,统筹四个方面促提升
将支部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合作社的经济优势有机结合,助推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目标。一是建立定期报送制度,定期跟踪督导、及时纠偏,持续推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月月有进展、年底见成效,目前已收集周报表420余份,月报送105余份,解决合作社共性实际问题20余个。二是依托“擂台比武”活动,提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工作的评分占比,将建设质量作为年底决赛的重要衡量标准。三是做好宣传发动,找准宣传切入点,线上通过微信群,线下通过宣传单、广播等方式,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四是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8个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同推进,确保各个环节畅通无阻、各项扶持优惠政策落地见效。
马营镇党委政府始终以“建好一个党组织,办好一个合作社,发展一个产业,搞活一方经济,带富一方群众”为奋斗目标,将党组织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同合作社市场优势、生产优势双向融合,大力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打造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新局面。
版权声明:本文由济宁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