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山镇仲山北村集体经济发展经典做法
仲山镇仲山北村位于仲山镇驻地,总人口亩,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做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增收路径,实现了集体与群众“双赢”,且通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预计年收益万元以上,破解了过去村两委“无钱办事”的难题,巩固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增强村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
1、巩固“三资”成果,化零为整提高单位收益。通过2015年三资清理清查,通过摸排走访和上门做工作,将村内闲置、零散的土地进行了整合,其中26亩租赁给镇一中,租赁期30年,每年租金5.3万元,其余土地承包给农户进行特色种植,仅土地租赁一项每年收入7.28万元。
2、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土地成方流转。将仲杨路以西的860亩土地成方流转成立仲山北村种植合作社,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进行流转,由村委会统一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作物。合作社吸引村民自愿入股,一户一股,每股10000元,做为启动资金。支部书记司正国给群众算了算细账,每亩除去租金、种子、化肥、浇水、人工等开支,每亩地净收入330元。860亩总计收入283800元,其中20%作为村集体收入,剩余的80%,计227040元,由股东分红,村集体收入增加5万多元,实现了村民增收、村集体增收双赢。
3、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发展物业经济。村南集体土地12亩,公开发包每年租赁金8800元。村两委认为该地块交通便利,进行重新规划,建设标准厂房,发展物业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经过外出招商,与济宁艾美服装厂达成租赁意向,由仲山北村建设6000平方标准厂房,以每平方70元的价格进行租赁,仅此一项,每年增加集体收入42万元。
一是利用区位优势,发展物业经济。对于交通便利、商业氛围浓厚的村,积极引导村两委采取群众入股建设、租赁承包经营的方式建设村级商业物业,壮大集体固定资产。加大资源开发力度,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对村级集体闲置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和利用。
二是抓龙头引领,走合作社带动的路子。一方面,积极探索“合作社+村级集体资源”的发展模式,依托集体种植、养殖基地或村集体闲置土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等资源,利用合作社发展村集体经济。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村两委+专业合作社+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的技术优势,使集体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促进集体经济实力的持续增强。
版权声明:本文由济宁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